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13039|回复: 0

GDP新低背后:上海、中国到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0 08: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GDP新低背后:上海、中国到世界

GDP新低背后:上海、中国到世界

GDP新低背后:上海、中国到世界


周日与一帮艺术界人士和学校老师吃饭,他们对中国一片灰心,牢骚不断,一会儿经济啦、一会儿雾霾啦,这不出奇,我的朋友都是这类人,艺术家、教师、媒体从业人员,我老说他们属于情怀满满,没有专业的知识分子,当然他们不服。好在他们认为我是讲真心话的,对我并不排斥。那天吃饭时,我总的观点是:“你们看看自己喜欢的微信就有这么多长篇大论,你们确认这不会因为选择偏好导致你的观点与事实不符?”。和他们谈话,使我更坚定一种观点,就是大多没专业、情怀满满、一肚子微信上来的“二把刀”理论的知识分子,对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只要来自于西方,信心就最坚定;对现实已经成功的东西,只要是中国的,信心建立就最晚;对中国即将成功的东西,只要一遇到阻挠,他们丧失信心最先;国家有困难时,他们动摇性最强;投降无法验证的“先进思想”,他们动作最快。所以国家治理中,要正确处理大量无专业而有情怀的知识分子,高歌猛进时应该争取他们尽早认同,让他们的昂扬精神为社会团结起到正相关的作用,但在艰苦奋斗时要防范因他们轻易的动摇而产生的气氛上的破坏力。

中国的发展需要习总所说的:积小胜为大胜。我曾经在上几篇博客中写到,新的东西正在废墟中滋生。事实在不断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从最近上海和全国的一些数字来看看:

中国刚刚宣布,2015年GDP增长为6.9%。看税收,全国税收比2014年增加6.6%,增幅比2014年的8.8%低,证明经济衰退是真实的,但分类看,第三产业税收增加7.6%,其增量占全部税收增量部分的80%,外国有专家说,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用电量、用煤量和运输量来估计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是低估了中国经济增幅,这种税收构成,证明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新的增长点可能正在成长。

我们再看上海的数字,2015年税收增加22%,我特别欣赏的是,上海坦白地说明,其中一半是证券交易印花税,这是去年股市旺盛造成的情况。上海干脆完全剔除了印花税,这时,上海税收显示增加为11.3%,相对7%不到的经济增长,税收情况相当好,而第三产业税收占67%多,反映了经济转型有成,自贸区内的企业占上海纳税百强企业中的64席,又反映了自贸区的发展。

我的故乡上海

让我们离开数字,到街上去看看,拍卖公司前,为拍卖汽车牌照而来的人,处处攒动,如果不是限制车牌,汽车就会是一大经济亮点,可惜了。大商场里,虽然商品区比较冷清,电影院却热汽升腾,如果一个电影票房不过亿,导演都不好意思跟投资人交待,在隔壁饭店门口,排队吃饭变成了惯例。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确实产能过剩,城里人实在没有什么东西要买,于是电影和饭店就火热了,其实从全国来看,旅游也火热,大家可以从出国游和长假国内景区的窘境中可以看出。上海迪斯尼乐园将在半年后开幕,届时也可能产生经济拉动。在科技园区内,各种新科技产品在市民视野之外正在悄悄地、源源不断产生,比如基因修改等种种先进技术已无障碍,机器人已经在我们身边,不仅在生产线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天上有无人机、地下有扫地机和擦窗机,不过就几千元一架,各种智能产品在设计中。传统产业上,旧区改造正在推行,房地产价格又在上升,而《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5——2014)纲要》已经发布,虽然强调控制城市规模,人口控制在2500万,但质量要求却更高了:将重点建设城镇社区生活圈,标准是步行十五分钟内要涵盖文教、商业、文化、体育、医疗等服务;上海向南和向北的城际铁路要规划,将来去南通和宁波会在弹指一挥间;高科技的制造业,包括大飞机、已站在世界销量第一列的新能源汽车、造船业、高端钢铁、飞机发动机、硅片、3D打印等都要有大发展,所以经济发展空间很大,虽然老式的基建投资效果下降,但有效的投资拉动仍有足够空间。记得我曾在博客中说到,面对经济衰退,靠基建投资拉动较为困难,只有国家扩军还值得作为拉动经济进行投资,建议大家都买军工股,现在看来,我的视野也太窄了,还有好多值得注意的投资机会呢。宏观上看,即使在控制特大型城市的呼声中,已经有人提出,《大国更要发展大城市》,认为所谓“城市病”没有这种事,是胡思乱想出来的,城市越大,单位排放越小,土地用得越少、用汽车的人也越少良好的公共交通和拥挤的地面交通会减少汽车使用者,各种公益产品成本会更低,作者认为应该大力发展超级城市,而我们从京津冀城市群建设规划中就看出这种趋势。(可参看1月5日《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版)。

再看看,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首超日本,长三角高铁密度正在超越日本、德国或意大利(长三角苏浙皖沪三省一市面积35万平方公里,高铁达3500公里左右,日本、德国、意大利面积也是35万平方公里左右,高铁从2500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差不多打平还有多)。这将倒逼长三角超大城市带形成,地方官员为地方利益去阻止它,基本没有可能,快速运输造成的经济文化融合,会象坦克一样,碾碎官僚机构的阻力和堕性。东北虽然经济较差,但东北工业中,机器人、高精度机床等都位居中国前列,也有翻身的一天。还有大数据、物联网营造的新业态也在孕育中。

还有,中国海外投资的军团已经悄悄成型,失败的被广为报道,成功的却悄无声息,象埋在土地里的笋,等春天一到就崭露头角,长成竹子。

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经济一样,正在喘气,对中国经济悲观的人从来不告诉别人,与此同时其他国家情况如何?好象全世界中国独差一样,其实,环球同此凉热,世界各地的工厂正在全面减速,为此,法国《世界报》记者去年12 月11日专门写了《世界工业全面减速》一文,举了法国、美国和巴西等国工厂不断倒闭的例子,中产阶级生活水平普遍下降,有人甚至提出,中产阶级这种特殊阶段出现的阶级,将永远停止增长。不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不可能有什么预见。

世界经济喘完这口气也许需要几年(我再重复一下以前讲过的:有位经济学家在前两年对我说过,经济是有周期的,2017年前没什么戏,以后就会好),一旦喘好这口气,新的出发也许就会开始,但由于中国吸收产品的容量已经相对饱满,除非印度和非洲有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情况,新常态或比新常态高一点的增速将会成为正常现象。

我们公司去年在上海发展不太顺利,我今年去了一次深圳和广州,深为那里的发展震惊,曾经想过是不是移居那里,离香港也比较近,这两天想想还是算了,尤其是看了上海的新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5——2014)纲要》,根据这个规划,觉得退休前上海生意应该还有得做。我一个朋友更直白地说,他希望将来象我们一位共同的朋友一样圆满:我们这位共同的朋友全家刚返回香港,大女儿前两年已在美读书归来,进花旗银行,她良好的英语、粤语、沪语、普通话,将只有香港本地经验的竞争者打得落花流水,她已经列了一张表,将部门内级别和职务排在她前面的人作为目标,说是要在几年内把他们全干掉。他的小女儿去年也到美国读书了,于是他终于放心,在去年退休了,他卖掉上海的房,在香港将军澳买了带车位的豪宅。这使我想起香港电影《志明与春娇》里一个镜头:志明的旧老板想拉志明到北京与他一起做事业,他拿出手机,让志明听听用手机录下的壁炉烧香木的噼啪声,他自豪地说:“我为什么要离开香港,到北京来做?就是想让老婆孩子享受住大屋,烧壁炉的美好生活,在香港我做不到”。我算了一下,等到伴随完中国经济下一铺新发展,我也就应该退休了,届时应该也有机会象那位已经返港的朋友、或者象志明他旧老板一样,挣到令人羡慕的美好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19 22: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